目录
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
石煜油画作品石煜;2+185-186本期推介·王阳明研究(二)
推介语卓光平;5
论话剧《千古一圣王阳明》中的戏剧冲突陈挺;5-6+55
论话剧《千古一圣王阳明》中的王阳明形象王嘉宏;7-8
论话剧《千古一圣王阳明》中的诸玉形象卢富清;9-10
新世纪浙江“阳明戏”的比较田聪聪;11-12本期推介·深圳文学研究
邓一光深圳书写的多重解读(上)——立足文本,以作品为中心的内部研究江丹;13-15+37
“美”与“思”的无限靠近——以赵目珍诗集《外物》为中心裴蓓;16-20
试论南翔的文学创作张蜜;贺江;21-24项目呈现
人民本位:瞿秋白汉语规划的基本特征汪禄应;25-29
《丽南山第一美人》之家庭伦理探索黄道玉;30-32
孔尚任旅晋诗文系年——以行进线路为依据曹广华;范春义;33-37
道是无晴却有“情”——新海诚动画电影《天气之子》赏析吴新兰;38-40
蒙古族与西方诗歌中的死亡观之比较——以《夜莺颂》和《祭灵歌》为例许冬磊;丁燕;王晓丽;41-42
浅谈晚清巨儒俞樾的诗歌创作陶莉;43-44
《青岛往事》中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呈现张丽娟;王越;45-46博士之声
“言说”与“倾听”——再读鲁迅旧体诗徐韫琪;47-48
香港作家钟毓材的别样流散马峰;49-50
南宋四明袁燮家族变迁探述李翔;魏芳;51-52
马卡宁《高加索俘虏》的战争叙事研究李宝玲;53-55研究生创新园地
中美夫妻冲突中不礼貌策略对比研究——以《都挺好》和《致命女人》为例李慧雪;张贯之;56-57+87大学生双创园地_安阳师范学院
2018年红旗渠口述史料的整理和保存——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“红旗渠建设者”为例赵珍;58-59
口述史料研究视角之下的红旗渠女性修渠人形象刍议——以李改云和郭秋英为例董俊铭;60-61
口述史之下的红旗渠建造者真实形象与纸质、影像媒介塑造之区别——以任羊成老人为例牛阳凡;62-63大学生双创园地_宁波大学
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引导策略研究王若男;陆柯叶;徐呈健;64-65
大学生践履阳明心学的实践途径研究洪杰英;张君雪;王华利;66-67+71
“网红”现象的价值分析姜雨薇;朱瑶;林诗涵;68-71
流量变现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分析——以趣头条为例王敏艳;施晓查;齐艳艳;李冰清;72-75
南京大屠杀的文学记忆——以《南京大屠杀》《金陵十三钗》《抗战狙击手》为例孙拉拉;徐晶;卓倩倩;76-78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园地
大学生专业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探析——以浙江万里学院“田野风”社会调查研究社为例吴凤云;陈诗佳;79-81少年中国
浅谈名著阅读导读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——以《西游记》为例李盼;82-83红楼女子评点(六)
清代《红楼梦》评点论夏金桂及其“自害自身”何红梅;刘佳禾;84-87乡土悬疑小说:常书欣IP小说研究(四)
行走在灰色地带的草根匪侠英雄(下)——常书欣IP小说男主人公形象分析李茂叶;88-89戏剧研究(一)
谈怀尔德宗教短剧对《圣经》的改编袁宏琳;90-91京派作品研究
邓友梅小说中的“京味”探析吉玮琳;92-93
不易的人生 永恒的母爱——老舍《我的母亲》细读葛丽;94-95丁玲研究
丁玲文学风格转变浅议——以《莎菲女士的日记》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为例赵晓芳;96-97+101
丁玲的异端书写——重读《我在霞村的时候》王静;98-101叙事学研究
非线性时间中的不可靠多元叙事——《爱达或爱欲:一部家族记事》的叙事解读赵倩;102-104
珍妮特·温特森小说的叙事特征解读陈冠;105-106
试论《死水微澜》的叙事特色胡艺平;107-108古典丛谈
诗无达诂释《卷耳》刘园园;109-111
浅析《庄子·内篇》中体道者形象阳倩;邹文贵;112-115
从“陈拾遗体”到“五古正宗”——论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苏秋成;116-119
尼采的“酒神”特征与贾宝玉的精神契合安起阳;120-121性别世界
论李清照大丈夫情怀的形成及创作李岚;122-123
从“三仙姑”到“小飞蛾”——论赵树理对农村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储冬叶;124-125+128
分析李碧华小说中的古典意味——以《胭脂扣》为例张誉尹;126-128
凯瑟琳·恩肖的死亡本能——以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分析王景桂;129-130
挫折—侵犯理论视角下的人物形象分析——以《紫颜色》与《最蓝的眼睛》中黑人男性形象为例李欣乾;131-133+137散文赏读
轻风吹到胆瓶梅——浅析《故都的秋》所体现的生命意识李冰;134-137
精神成长之花——《秋天的怀念》赏析姚金宜;138-139小说论丛
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解舒淇;140-141
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——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中陈金芳“进城失败”之因初探高健欣;142-144
论张炜《古船》中的角色张力周轩宇;145-147
试析扎米亚京在小说《洞穴》中的隐喻陈汝岚;148-151+162文艺美学
论中国古代尚质尚用的美学思想周学存;152-154
“人妖恋”故事体系的坤主模式探究霍晨洁;155-157
儿童文学作品中乌托邦化的反叛——以林海音的作品为例王丹阳;158-159
单一神话视野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英雄叙事研究李蔚蓝;160-162书评在线
实证的光,照在了《楚辞》学的大地上——评赵静《发以辩理,悟以证心:汪瑗及其〈楚辞集解〉研究》罗海燕;163-164
蒋廷黻著《中国近代史》述评阮柳娟;165-166+169迻译研究
从译者性别出发对比《飘》的两个中文译本羊媛;徐哲;167-169
从生态翻译三维度看《受戒》英译杨纾凡;170-171
无本回译视角下的侨民文学翻译——以《吾国与吾民》为例王宇凡;172-175艺术广角
破解不同时代意识形态的编码方式——论巴金小说《团圆》及其两次电影改编龚金平;176-178+181
戴着镣铐起舞——论《墙头马上》李千金形象的双重悲剧意蕴陈爽;179-181
画家李玄的痴狂人生陈春澜;182-1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