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主题宣传专栏_马克思主义文艺观
马克思、恩格斯对英国文学的引用与批判探析刘庆莲;5-8
从浮士德的事业悲剧看西方现代性的两个面向赵芳;9-11
三类人·两难困境·一种结局——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视域下尤金·奥尼尔悲剧《天边外》解读肖思佳;12-15
主题宣传专栏_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“宋韵文化课堂”实践研究王茂生;16-19
试论常州文化对苏轼诗词的影响卞政;20-22
明清时期文安地区闺秀文化内涵及传承赵宣竹;23-26
浅析《老残游记》中的饮食文化许宁玲;27-31
论民间文化资源在寻根文学中的表述张沈菊;张文静;32-34
对峙与融合:论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文化隐喻邓爱芹;35-37
儒家文化浸润的世界——浅谈《天书奇谭》对民间文化的运用王艳秋;38-40
少儿期刊关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张春艳;41-43
项目呈现
论“醇雅”风格之意象美——以朱彝尊、厉鹗为中心龚雪霜;44-47
面向他者的言说——《燃烧的屋子》中的极简叙事李剑锋;48-52
北野武电影《花火》中日本传统文化元素探析胡吉星;53-55
《告别的年代》叙事研究王小玲;56-58
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探究吴胜利;59-62
论宋濂传记类散文中的人物刻画吴莉莉;63-65
博士之声
《秦腔》评点:一种传统批评方式的当代运用李雪莉;66-68
论亨利·詹姆斯与爱伦·坡的关系——《鸽翼》与《乌鸦》的对比研究王小慧;69-72
创伤与救赎——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》中的家园书写薛枫;73-78
作家作品_鲁迅研究小辑
论《呐喊》中的“赤子之心”陈立得;79-83
极简约而又极深广——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的极简主义叙事特征杨晓溪;84-86
作家作品_迟子建研究小辑
女性视角下的部落女性生存状态研究——以迟子建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为例刘莹;87-89
在生命之流中静观朴素的纯美——论迟子建小说对色彩的运用张红彩;90-92
古典丛谈
《孙子兵法》与《三十六计》之比较郑君山;93-95
从《熔裁》篇看《文心雕龙》的创作思想曾洁;96-98
自信、自恋、自狂——从李白早年交游诗文探究其性格的形成刘思阳;99-102
宋学中“兴”的阐释学意义李德捷;103-105
陈与义的寓湘体验与屈骚流韵董瑜婧;106-108
《三国志鼓词》对《三国演义》的继承与改写——以“孔明借箭”“诸葛借风”为例李天颖;109-111
简论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语言学思想——以《说文解字注》第一篇(上)为例苏忠清;112-114
性别世界
从“卖油郎”与怒沉“百宝箱”——谈王美娘与杜十娘的人生困境与归宿薛慧颖;115-117
上海都市中的女性悲歌——浅谈王琦瑶尚思创;118-120
田小娥悲剧命运探析党渊博;121-123
从家庭角色缺失视角探析海达的悲剧命运汪发青;124-126
《到灯塔去》男性角色形象解读曾怡;127-129
《强盗新娘》中泽尼亚形象的多重解读钱博雯;130-132
小说纵横_中国小说
萧红《小城三月》启蒙悲剧探析谷雨桦;133-135
论余华“先锋小说”的空间隐喻王润兰;136-138
笑中含泪——论刘震云《一日三秋》的悲剧内涵王梦;139-141
浅谈《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》的“文”与“质”孙文婷;142-144
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
《小径分岔的花园》:被玩弄的真相郭晓晗;145-147
梦的结构与解构——从《明智之举》管窥菲茨杰拉德的叙事模式范淑婧;148-150
《米德尔马契》中的如画美学初探朱建;151-153
论《纯真年代》中的通信手段书写乌红萍;154-157
《伊豆的舞女》:从身份叙事看其悲剧性结局孙潘;158-160
试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音乐叙事——以《小夜曲: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》与《莫失莫忘》为例刘子沂;161-164
学林漫录
荒凉宏阔的“远方想象”抒写——对西川生命诗学精神的一种考察郑欣怡;165-169
论《琼斯皇》的创伤书写张晗;陈晨;170-172
东野圭吾在中国传播的前二十年(1987—2007)徐兆杰;173-175
纪实镜头下的残酷与温情——从《偷自行车的人》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纪实性与抒情性闫方媛;176-178
电影《消失的她》视听语言分析丁晓冉;179-181
“生命之律动”作品中的以大观小研究黄顺富;182-184
李梦琪工艺美术陶瓷作品选登李梦琪;1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