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青年学人
刘孝标家世行迹及其现知著作的史学视角考述邵宁;5-7+32
刘孝标《世说新语注》中征引注的训诂功能邵宁;8-10
刘孝标《世说新语注》的注释简省法及创作动机邵宁;11-13
红楼女子评点(十四)
清代《红楼梦》评点论贾母及其“福寿两全”何红梅;14-18
《创作月刊》研究(四)
《创作月刊》追求完美的办刊理念杨路宏;19-20
《诗经》研究
先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张扬与消融——以《郑风·丰》和《郑风·将仲子》为例王梓竹;21-24
浅析《诗经》中的弃妇形象张淑娇;25-27
曹禺研究
蘩漪的失败与伟大——兼论与侍萍的比较分析徐子娴;李欣阳;28-32
蚍蜉撼大树——女性反抗力量对封建大家庭的冲击王鸿宇;33-35
项目呈现
从“大禹治水”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原型溯源陈远洋;36-38
论姜夔在清代之经典化
谢娟娟;39-41+57
清近以来吉林方志人物传记研究王立洲;杨一帆;42-44
跨文体·互文·空白:小说《蛙》的叙事策略杨柳;45-47
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《弗兰肯斯坦》孙晓冲;48-50
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威廉·福克纳与莫言对比研究——以《喧哗与骚动》和《丰乳肥臀》为例赵素花;51-53
布莱希特教育剧概念所指和功能探析邹磊;54-57
英雄群像与时代记忆:电影《中国医生》的影像叙事分析夏亮;原天一;58-60+107
“媒介批评学”视域下青少年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刘颖;61-63
从“国乐改进社”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乐发展刘宇乾;64-66
文化与传媒
明代中后期山人出版活动探微——以陈继儒为例韩玉峰;67-69
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——以广西壮族动画作品《铜鼓传奇》为例程曦;70-72
民间经典的嬗变与创新——以作品《青蛇》不同体裁的改编为例高琪;73-75
从文本到舞台——论话剧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的叙事艺术董佳慧;76-78
从文字到影像:“聂隐娘”的解构与重建韩文静;李瑞阳;79-82
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英译策略研究——以2020年网络热词为例李相伺;83-85
区域风采
陕西作家小说中的地域饮食文化研究史欣博;赵新战;86-88
朱文颖小说中的江南文化特色杨靖;89-91
土家女性符号文化解读与产业化发展——以鄂西土家锦为例张碧云;92-96
性别世界
论《云谣集》的女性特色任其然;97-99
女性作家笔下的女童形象——从王勇英的《中国女孩——乌衣》谈起何敏慧;100-102
语文讲堂
从“当行本色”反思李煜与李清照词王强力;103-107
民族文化的多维审视——论《四世同堂》中的汉奸形象牛娟;108-112
古典丛谈
“文之为德也大矣”释义文献综述张鑫宇;113-115
陆机拟古诗创作原因新探苏辰歆;116-118
梁末战乱图景与士人心态书写——以沈炯《归魂赋》、庾信《哀江南赋》及颜之推《观我生赋》为视点孙文礼;119-121
稼轩词白描手法赏析张华;张永辉;122-123
论王安石罢相后诗中的“花”意象王子佳;124-126
小说论丛
《新中国未来记》叙事时间研究俞佩洁;127-129+139
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魏宁;王永宏;130-132
承认黑暗,向光向善——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?》中插曲的意义苏家璇;133-135
《傲慢与偏见》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子女的影响黄雅琳;136-139
想象的迷宫——论若泽·萨拉马戈《所有的名字》的叙事艺术张熙锦;140-142+146
诗文评鉴
在信仰与自由之间——重读里尔克的《秋日》蔡莉莉;143-146
越界的自由——以周晓枫《离歌》抒情范式的转变为例钱敏;147-148+172
女人的乡愁与悲悯的情怀——评安然散文集《麦田里的农妇》康梅钧;康璐;149-151
天真还是经验——论威廉·布莱克《小姑娘的迷失》与《小姑娘的寻获》中的儿童世界耿靖文;152-155
文苑经纬
新性灵主义视域下徐志摩的性灵主义与自然观
张滢文;156-161
复调的中国式吟唱:山飒作品中的诗书画同构特质刘璇;162-164
论平原的文学创作郑福燕;165-167
影视观察
1900年代的孤儿和文化逻辑——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的文化逻辑及其空间解读李磊;168-172
电视综艺节目《国家宝藏》的审美研究唐霈旎;173-175
艺术广角
颜真卿《魏夫人仙坛碑》试析——兼及女性与道教的关系梁夏萌;176-178
门德尔松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的艺术价值郭雅伦;179-181
红色经典史诗《长征组歌》的音乐文学特征王提;182-184
第六届“名作杯”征稿启事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2
一个结束和一个开始——贺《名作欣赏》四十年
185
欢迎订阅2022年《名作欣赏》
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