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项目呈现_国家级项目
重塑英语文学研究的格局与秩序——评《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》王敬民;5-7
从民族主义走向世界主义:叶芝戏剧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胡则远;8-10
项目呈现_省级项目
符号学视域下的“反身份建构”——华裔作家伍绮诗作品的创作透视程晓雪;何高大;11-15+21
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赣南采茶剧夸张特点分析蔡强;黄涛;16-18
许译宋词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的情感美学研究赖宇琛;王红丽;19-21
论刘勰的寒素性质与其文学观念石芸;22-24+28
日常开掘与弱道哲学——是枝裕和家庭伦理电影文化试析李秀萍;25-28
项目呈现_双创园地
万物有灵,灾亦重生——论阿来小说中的灾难书写马佳辰;29-31
从金原瞳《无助者》看震灾后的日本人吴陈颖;印静;32-34+68
博士之声
礼与弑——《论语》父子观与“俄狄浦斯情结”比较研究陈三峰;35-37
试论元杂剧中诸葛亮形象的两种刻画束强;38-40
破晓前的无声呐喊——《赫索格》文本分析张宪军;41-45
院校平台
《小姨多鹤》与《雪落香杉树》的主题书写牛文佳;46-48
《爱的饥渴》和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中异化的爱张泽欣;49-51
《欲望号街车》中的二元对立和情感取向孔垂卿;52-55
先秦神话传说研究(一)
黄帝形象的心理分析周彩虹;56-58
曹禺戏剧研究系列(一)
曹禺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继承与超越常诚;59-61
《荆棘鸟》系列研究(一)
《荆棘鸟》中“玫瑰灰”的象征意义:梦幻与真情董榆萍;62-64
新疆绿洲书写研究(二)
新疆当代汉语散文中绿洲书写的意境美杨明晓;王敏;65-68
叙事学研究
“自我暴露”的温柔——从叙事评价论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尼克的不可靠叙述谭贞容;陈婷婷;69-72
嗜血、冷漠、盲从——从叙事学的视角探究雪莉·杰克逊《摸彩》毕尔;73-75+90
拼图式叙事与跨时空共鸣——谈《解忧杂货店》中的叙事割裂李奕锦;76-78
性别世界
历史夹缝中的挣扎与绽放——石评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新宇;79-80
母女关系的对立融合——以《喜福会》《别告诉她》为例唐让操;81-83
古典丛谈
《庄子》中“真人”思想的内涵及影响范忆澜;84-86
《楚辞》之发问文体——结合同时期有关资料论《楚辞》发问式篇章的文体探索及其意义梁文健;87-90
从“龙云互辨”窥隐喻之体和辩证之道——浅析韩愈《杂说一》桂曼轩;91-93
明清白话小说人物性格塑造中的反讽现象尹沂蒙;94-96+121
语文讲堂
《学记》的教学原则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朱诗妮;97-99
《木兰诗》选文教学内容和课例比较研究郭惠惠;100-102
论苏轼的“贬逐”文学——以高中语文课文中苏轼作品为例张建新;103-105
小说纵横_中国小说
“水”的生命歌吟——《水藻行》的水意象研究程亚楠;106-108
论梁斌《红旗谱》中的土地意识聂晶晶;109-111
从创作走向接受,从史诗走向传奇——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究《林海雪原》史诗性的成因夏玉溪;112-114
论王蒙《蝴蝶》中的先锋性萌芽——兼论汽车和蝴蝶意象卢铭;夏雨;115-117
20世纪80年代长篇小说的两种新形式探索——以《平凡的世界》和《浮躁》为例杨雨菲;118-121
试论阿城《棋王》的寻根意识丁咚;122-124
小说集《晚熟的人》对鲁迅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新创——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例李龙琪;125-129
《幽梦影》的创作、传播及影响张辰悦;130-134
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
浅析《活着,可要记住》中安德烈悲剧命运的成因张晓悦;135-137
为幻想的空间助力:《小矮子穆克》的具体呈现宋媛媛;138-140
《蛋镇电影院》的狂欢性:时空·形象·语言胡若扬;141-143
文化与传媒
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经济功能研究郑慧敏;144-146
接受美学视角下当代综艺节目传播的新样态表达——以《上新了故宫》为例彭心悦;147-149
艺术天地
荣格原型理论下《婚姻故事》中夫妻关系的诠释赵金玲;孙宝珩;150-152
出走与回归——电影《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》中的死亡主题黄靖;153-155
唱响于荒原的别致哀歌——类型电影背景下的《波斯语课》考察王雨棋;156-158
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探究李育红;159-160
语言之思
汉语造词法研究略论陈美美;161-163
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网译评析吴广珠;164-166
学林漫录
一本内容详尽、查阅方便的美国文学研究工具书——评《美国文学年谱》杨笑红;167-169
从《菊与刀》看日本耻文化王俊;170-171
论李金发诗歌中的色彩运用蒋欢;172-174
王与巫——论商周之际王的身份转变杨健浩;175-177
《西游记》王者形象品鉴任可;178-182
真正的深情是愿对方岁月静好——也谈陆游唐婉的爱情李宁;183-184
白云飞山水画作品白云飞;2+185-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