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本期推介
主旋律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突破——以《红海行动》为例
马志波;5-7
项目呈现
唐诗绝句今昔对比谈
王波平;8-9+32
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
王敏杰;10-11
新生代女作家创作谱系分析
杨靖;宋桂友;12-13
论和瑛的西域诗
付雪;14-17
明清公案小说当代日译本翻译策略评析——以《中国恶僧物语》《鹿洲公案》为例
陈婷婷;18-19
研究生创新园地
科幻文艺的疾病叙事与危机意识
王天昊;张春梅;20-21
大学生双创园地
《鼠疫》中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
刘晨茜;胡欣怡;22-25
师生论道
唐传奇中的女性意识探析——以崔莺莺、霍小玉、李娃为核心
方萍;翟恒兴;26-28
黄庭坚诗与辛弃疾词对比研究
王明明;翟恒兴;29-32
斯宾塞“快乐教育法”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王梦于;蔡秀翠;翟恒兴;33-35
院校平台·苏州大学
都市漫游者——穆时英《骆驼·尼采主义者和女人》赏析
石书玮;36-37
罗曼蒂克消亡史——从《倾城之恋》到《盛世恋》
赵晨;38-39
《喜宝》:女性理想的路径与歧途
韩昀;40-41
荒诞与真实的博弈:《灭籍记》的叙述声音
李昆;42-43
《慈悲》为怀——路内小说中普通人的生存哲学
折琪琪;44-45
传统与现实的对话——张大春《城邦暴力团》中的武侠新试验
苗曼桢;46-47
兼而美之——浅谈《九州缥缈录》的“兼类”
段立志;48-49
瘫痪·爱·死亡——浅析《都柏林人》的三个主题
陆艺霄;50-51
《被掩埋的巨人》的心理空间解读
尹改荣;52-53
谷崎润一郎小说《春琴抄》中的师徒隐喻
张瞳;54-55
元杂剧儒释道思想研究(三)
论元杂剧《西游记》人物形象塑造的儒释道三家融通
闫敏;56-57+61
红楼女子评点(十一)
清代《红楼梦》评点论迎春及其“不得其夫”
何红梅;58-61
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的阅读活动新论
马莹怡;62-67
马晓康长诗《孙子》评论小辑
存在主义视域下对生存本质的审视——评马晓康长诗《孙子》
熊杜娟;吴投文;68-69+72
从天道观看马晓康的长诗《孙子》
李洁;70-72
人道主义的历史书写与生命哲思——简评马晓康长诗《孙子》
杨靖雯;73-74
古典丛谈
《山海经》神话中的驱疫禳灾
延嘉琦;75-76
陶渊明无限风光背后的苦涩与凄凉
蒋绘燕;77-78
略论庾信诗歌的“清新”风格
何亚敏;79-80+99
唐诗宋词
逐月华,牵情思——品味《春江花月夜》
唐雪;81-82
浅析《山居秋暝》中的禅意
周诗明;83-84
从《八声甘州》看苏轼对柳永的继承
许建霞;85-86
宋人诗词中的风筝隐喻——以侯蒙《临江仙》、王令《纸鸢》为例
邰贯虹;87-89
诗文评鉴
试论鲁迅《野草》“神圣空间”的理想含蕴
周彦杉;90-92
“美”的多重角度探析——《昆明的雨》赏析
杨昕璐;93-94
散体译诗,滤意成诗——评张智中《唐诗绝句英译800首》
赵曼;95-99
小说论丛
为了回归的流浪——也谈《天一言》的流浪主题
叶双溢;王陌尘;100-101
现代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——评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
廖天;102-104
论《尘埃落定》叙事过程中的“复调性”
马红霞;105-106
刘以鬯小说中的意象分析
张馨月;107-108
阿袁小说的古典趣味
滕思薇;109-110
奏响归来的安魂曲
项睿铖;111-113
二元对立视角下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的悖论式逐梦研究
艾娜;114-115
从叙事嵌套结构解读《套中人》
刘云;116-118
卡夫卡笔下的世界之谜——《变形记》赏析
吴莹;119-120
女性声音建构与书写——从伍尔夫《一间自己的房间》到门罗的《办公室》
季梦辰;吴晓梅;121-124+145
浅析“才子佳人”叙事模式在当代小说中的发展
荆会玲;125-126+130
文化融合视域下网络文学与文化遗产的价值互动——以网络小说《枣知道》为例
王箐;127-130
戏剧影视
结构主义视阈下对仗对结构和情感的形塑——以杂剧《梧桐雨》为例
周玮璞;131-132+172
角色理论视野下《长生殿》中李杨爱情的再思考
杨春娇;133-135
《桃花扇》中李香君形象解读
李晓娟;136-137
《桃花扇》赏析
陈郁洁;138-139
从斐迪南酒神式爱情看席勒悲剧观及政治美学——浅析《阴谋与爱情》
曹欣颖;140-141
戏剧《没有陪嫁的女人》的生成过程与在中国的传播
周亚男;142-145
牺牲与反抗——解读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》中女性人物玛丽的悲剧
刘颖;146-148
放纵与压抑的两极——从《送我上青云》与《九香》谈女性性压抑
李添艺;149-150+158
语文讲堂
探究文学作品的改写价值及其要求
程红辉;151-152
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品味及思辨型单元学习任务归序
王永宏;单良玉;153-155
译研究迻
互文性视域下林语堂词汇翻译的杂合策略探析——以林语堂翻译的《浮生六记》为例
史正刚;文辉;156-158
论合作原则在《红楼梦》中的运用——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相关情节为例
张静楠;159-160
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商业门户网站英译研究
牛伊曈;161-162
修辞例话
山西方言俗语的修辞特点和语义研究
王茜;163-164
基于BCC语料库的“把”字句习得偏误分析
张姿淇;165-166
文苑经纬
上海城市神话的虚浮与崩塌
颜艳妮;丛鑫;167-172
也谈“汉语热”
高婷婷;173-174
隐喻视角下的中日“狗”类谚语对比研究
马爽;175-177
自由的星象——读斯蒂芬·茨威格《昨日的世界》
朱子琪;178-180
基于存在与阐释视角下的《形象的叛逆》
张继昕;181-182
当代文化背景下对宝庆竹刻文化的校园传承与实践创新
张嘉诚;王坤茜;183-184
黄国民山水画作品
黄国民;2+185-186